展开
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购物车
编号:
批号: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超强毒力李斯特菌分子致病机制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9-10-11] [发布人:] [阅读次数:] [返回]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Shandong Tuopu Biol-Engineering Co.,Ltd

近日,发表了扬州大学教授焦新安团队与德国吉森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新现超强毒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其构成的 HSL-II 谱系的遗传进化规律,揭示了它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成果为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斯特菌(学名: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名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李斯特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属厚壁菌门,取名自约瑟夫·李斯特。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对畜禽养殖业危害严重,亦可引起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团队从暴发李斯特菌病的羊体中发现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高毒力菌株,这些菌株构成了新遗传进化亚谱系 HSL-Ⅱ,在小鼠脏器中定植的能力比已知的超强毒力菌株高出 240~400 倍。

扬州大学教授殷月兰介绍,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HSL-Ⅱ 菌株同时携带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岛 1(LIPI-1)和伊氏李斯特菌毒力岛 2(LIPI-2)的基因簇,明确了 LIPI-2 中编码鞘磷脂酶的 smcL 基因对其在宿主肠道中的定植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HSL-Ⅱ 菌株具有独有的半乳糖修饰的壁磷壁酸,赋予该李斯特菌新的血清型 4h 的表型特征,能显著增强菌株对宿主的侵袭致病能力。

焦新安告诉《中国科学报》,李斯特菌属两个致病种自然重组后新现的 HSL-II 菌株具有独特的遗传进化和表型特征,传统的生化鉴定以及国际上通用的血清型鉴定方法均不能对其进行有效鉴别。对 HSL-Ⅱ 菌株遗传进化及其分子致病机制的揭示,为李斯特菌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诊断试剂的研制以及疫苗的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版权所有: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服务热线:0535-8028556 邮箱:topbiol@163.com
©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06604号 技术支持:数字金都
购物车 去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