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购物车
编号:
批号: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研究揭示人工阴道菌群形成过程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10-25] [发布人:杨晓燕] [阅读次数:] [返回]
研究揭示人工阴道菌群形成过程
作者:陈祎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朱兰团队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联合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论著,阐述了MRKH综合征患者接受腹膜法人工阴道成形术后新阴道菌群的形成过程,为改善这类患者的阴道菌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女性阴道中栖息着的大量微生物,被称为阴道菌群。阴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菌群之一,而乳杆菌被认为是健康育龄女性阴道菌群中的关键成员,对维持阴道健康、抵御病原体入侵至关重要,与女性及子代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MRKH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女性子宫阴道发育不全疾病。人工阴道成形术是MRKH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医生通过在患者的尿道和膀胱与直肠之间分离造穴,使用腹膜、肠道或生物补片等材料进行铺衬,创建人工阴道。人工阴道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模型,让研究者有机会从全新视角解析成年女性的阴道菌群从无到有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阴道菌群的建立机制。
结果显示,人工阴道在初建时几乎处于一个空白的生态位,邻近区域如阴道浅凹和肛门区域的微生物成为了人工阴道的“种子库”。手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阴道内环境发生了动态变化,阴道浅凹作为新阴道的开口部位,其鳞状上皮细胞不断向上扩展,逐步覆盖最初的腹膜组织,形成与正常女性阴道相同的结构组织。人工阴道的营养条件也经历了从“极度贫瘠”到类似于绝经期的“较贫瘠”再到育龄期女性的“充足”的状态转变。
在“种子库”的影响和环境选择的共同作用下,阴道菌群不断发生变化。研究发现,术后14天的人工阴道菌群表现出更多的随机特征,个体差异较大,一些耐药菌明显增殖。术后3个月,微生物群逐步向正常阴道菌群结构发展,类似于健康绝经期女性的状态,乳杆菌较少、多种厌氧菌共存。随着营养条件的逐渐改善,人工阴道开始接近健康育龄女性的状态,乳杆菌含量逐步增加,并在术后2~4年演变为类似于术前阴道浅凹菌群的稳态结构。
研究还发现,健康女性中最重要的益生菌之一——卷曲乳杆菌在人工阴道中的定植主要是源于术前阴道浅凹部位。这提示,术前或术后早期引入卷曲乳杆菌,可能有助于促进该益生菌的定植,并有利于术后尽快形成健康稳定的阴道菌群。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2102-1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服务热线:0535-8028556 邮箱:topbiol@163.com
©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06604号 技术支持:数字金都
购物车 去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