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购物车
编号:
批号: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热泉“微生物暗物质”及苯甲酸钠降解菌研究获进展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7-18] [发布人:杨晓燕] [阅读次数:] [返回]
热泉“微生物暗物质”及苯甲酸钠降解菌研究获进展
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文均团队联合生态学院教授刘蔚秋团队、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副研究员
Mukhtiar Ali团队在热泉“微生物暗物质”及苯甲酸钠降解菌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从热泉生境中分离出
具有苯甲酸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相关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苯甲酸钠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其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理会导致水体污染,威胁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目前
,生物降解被认为是修复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最具潜力和可持续性的方法,在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高温环
境下对苯甲酸钠降解微生物的研究仍然有限。
该研究在国家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通过对云南腾冲热泉样品进行富集
培养和组学分析,发现热泉环境中存在能够降解苯甲酸钠的“微生物暗物质”。经过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
宏基因组测序,确定假单胞菌门是潜在的苯甲酸钠降解菌,并从中分离出一株新型高温苯甲酸钠降解菌——嗜热
苯甲酸钠降解菌(Benzoatithermus flavus SYSU G07066T)。
该菌株能够在45℃的高温条件下,将苯甲酸钠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并高效降解苯甲酸钠。此外,通过系统进
化分析,表明嗜热苯甲酸钠降解菌的苯甲酸钠降解功能可能是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醋酸杆菌科
(Acetobacteraceae)中获得。
该研究首次从热泉生境中分离出具有苯甲酸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扩展了对双生球菌科(Geminicoccaceae)功能
多样性的认识,为高温环境下的苯甲酸钠污染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菌株资源。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5017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服务热线:0535-8028556 邮箱:topbiol@163.com
©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06604号 技术支持:数字金都
购物车 去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