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做培养基/定制培养基
- 颗粒培养基
- 标准菌株生化鉴定试剂盒
- 预灌装即用型成品培养基
- 2025年版中国药典
- 促销/特价商品
- 院感/疾控/体外诊断/采样管
- 样品采集与处理(均质)产品
- 按标准检索培养基
- 模拟灌装用培养基
- 干燥粉末培养基
- 培养基添加剂/补充剂
- 生化反应鉴定管
- 染色液等配套产品
- 对照培养基/标准品
- 实验耗材与器具
- 生化试剂/化学试剂
- 菌种鉴定服务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科学家利用小孢子技术创制大麦纯合诱变群体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7-3] [发布人:邵玉倩] [阅读次数:] [返回]
科学家利用小孢子技术创制大麦纯合诱变群体
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刘成洪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杨平团队合作在aBIOTECH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将小孢子培养技术和化学诱变技术结合,在大麦中创制了突变双单倍体群体,证实了该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并获得了1972个纯合突变体系。通过评估不同品种、不同诱变剂浓度对植物再生效率和突变频率的影响,该研究为后续诱变技术体系的持续优化和诱变群体创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理化诱变是创制遗传资源、加速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采用种子理化诱变处理产生的早期世代材料通常为杂合型,这些杂合突变体存在表型分离、难以用于复杂性状或隐性性状的表型鉴定,获得其纯合突变体需要多代自交、费时费力,研究纯合诱变群体的创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对“花30”、“哈铁系(HTX)”两种大麦品种/品系进行小孢子提取和化学诱变处理,评估了诱变剂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再生植株数量、存活植株数量和白化植株数量,发现两者在愈伤组织诱导率方面差异不显著,“花30”的植株再生率远高于“哈铁系”,表明小孢子诱变培养具有基因型依赖性。
随着处理浓度增加,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愈伤组织变小、白化植株数量增加。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比较不同诱变剂浓度下种子处理、小孢子培养等两种方法获得的突变体的突变频率,发现突变频率与诱变剂浓度显著正相关,种子处理得到的突变体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小孢子培养。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大麦青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卓越团队建设计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博士黄琳丽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博士生高广奇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杨平和上海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刘成洪为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42994-023-00108-6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
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刘成洪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杨平团队合作在aBIOTECH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将小孢子培养技术和化学诱变技术结合,在大麦中创制了突变双单倍体群体,证实了该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并获得了1972个纯合突变体系。通过评估不同品种、不同诱变剂浓度对植物再生效率和突变频率的影响,该研究为后续诱变技术体系的持续优化和诱变群体创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理化诱变是创制遗传资源、加速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采用种子理化诱变处理产生的早期世代材料通常为杂合型,这些杂合突变体存在表型分离、难以用于复杂性状或隐性性状的表型鉴定,获得其纯合突变体需要多代自交、费时费力,研究纯合诱变群体的创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对“花30”、“哈铁系(HTX)”两种大麦品种/品系进行小孢子提取和化学诱变处理,评估了诱变剂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再生植株数量、存活植株数量和白化植株数量,发现两者在愈伤组织诱导率方面差异不显著,“花30”的植株再生率远高于“哈铁系”,表明小孢子诱变培养具有基因型依赖性。
随着处理浓度增加,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愈伤组织变小、白化植株数量增加。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比较不同诱变剂浓度下种子处理、小孢子培养等两种方法获得的突变体的突变频率,发现突变频率与诱变剂浓度显著正相关,种子处理得到的突变体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小孢子培养。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大麦青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卓越团队建设计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博士黄琳丽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博士生高广奇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杨平和上海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刘成洪为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42994-023-00108-6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